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在莫言、屠呦呦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之前,共有七位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而最為出名的當屬楊振寧。一個人的好壞與他所處的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楊振寧的成功,離不開一個人的幫助,那就是他的父親楊武之。
相比於楊振寧,父親楊武之在眾人的印象中就略顯空白了,楊武之是我國早期的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大名鼎鼎的數學家華羅庚就是楊武之的學生,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臨終前卻因兒子不願回國並放棄中國國籍之事而耿耿於懷,悔恨而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敏而好學,同齡翹首楊武之,原名楊克純,出生於一八九六年四月十四日,安徽合肥人,楊武之十分命苦,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因去世了,但好在,叔父楊瑞邦對侄子頗為照顧,將之養育成人,而楊武之也深感叔父大恩,從小勤于思考,刻苦學習,成為了同齡人中的翹楚。
18那年,楊武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一九一五年,楊武之與同鄉羅夢華喜結連理,三年之後,在兒子楊振寧出生,沒多久楊武之就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的斯坦福大學深造,獲得數學博士學位。書山有路勤為徑之後的楊武之一發不可收拾,再次進入到芝加哥大學學習,連續攻讀數學系碩士博士學位,他的《雙線性型的不變數》等論文,在之後的幾十年間,仍舊被無數芝加哥學子們所津津樂道,在楊武之的晚年,面對記者提問,他悠悠的說道:「天賦算作這一方面,但想要成功,更多的還是勤奮,鑽研,研究一件事物,要有孜孜不倦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研究,這才是成功的王道」。
同那個時期的中國人一樣,楊武之拒絕了西方國家的橄欖枝,毅然決然的回到了中國,先後在多所大學任教,將他的思想、知識傳播在課堂上,讓數學方面落後於世界的中國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數學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華羅庚。將數學方法引入子女教育楊振寧所取得的成就,與父親楊武之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楊武之的父親是一名清末秀才,在世之時,對楊武之的教育也是頗為嚴格,面對兒子楊振寧一天天的長大,子女的教育問題開始引起了楊武之的重視,對於孩子,過分的溺愛以及一昧的順從,只會毀了孩子的將來,而「棍棒底下出孝子,臟活累活出孝媳」更是太過片面,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精通數學的楊武之,將所擅長的數學領域引入了家庭教育之中,他只交方法,而循循善誘,逐漸養成了楊振寧獨立自主,刻苦鑽研的性格,在楊振寧長大後就說過,父親的教學方法,對他之後在數學和物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九五七年,楊振寧成為了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而卻因為六年後加入了美國國籍使這一獎項與中國失之交臂。
夫妻沒有隔夜仇,更何況是父子呢?然而,對於自己最得意的兒子楊振寧,楊武之卻一直因為一件事而耿耿於懷,甚至在臨終前都不肯原諒兒子,成為了臨終前未能實現的意願,那就是兒子放棄中國國籍而成為了美國公民的這件事。此生只做中國人,國籍紛爭成意願一九六四年,在楊振寧取得諾貝爾獎之後的第七年,楊振寧正式成為了美國公民,楊武之夫婦遠赴香港為兒子賀喜,據說,當時的美國駐香港總領事一直在給楊振寧打電話,說服父母二人加入美國國籍。
當楊振寧像父親提出這一看法後,卻沒想到一向溫文爾雅的父親卻大發雷霆,並且堅定地表示要回上海,此生只做中國人,無論他國開出的條件是怎樣的優厚。而這也就此在父子間心裡留下了一道淺淺的裂痕,成了楊武之的一個心結。
當年,在日內瓦,楊武之曾邀請兒子回國,共同投入到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浪潮中去,可此時的中國十分貧困,自己的研究也處於關鍵時期,面對美國政府的優厚待遇,楊振寧拒絕了父親。
之後的楊武之,再次來到日內瓦,並且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願望,那就是希望楊振寧脫離美國國籍,回到中國,為新中國的建設做貢獻,可此時的楊振寧早已是身不由己,他所做研究的開銷巨大,而只有美國政府有條件。更何況,面對此時的他,巨大的價值絕不會讓美國政府輕易放人,楊振寧只得再次拒絕了父親的邀請。
楊武之見此,也只得搖頭失望,一九七三年五月十二日,這位身先士卒,勇攀高峰,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個又一個學人才的,中國數學事業的偉大奠基人,病逝於北京,楊武之老先生生前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兒子能夠回到中國,用他所學之領域為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然而,這個願望在他臨終之時都沒能實現,成為了他最大的遺願,後來的楊振寧得知此事,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值得慶幸的是,在楊振寧的晚年,他終於重回了中國國籍,他曾對記者說道:我身體里循環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知楊振寧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會不會浮現出父親那張欣慰的臉呢?
我想,在另一個世界的楊武之老先生,在聽到兒子的話後,相比也會含笑九泉了吧。
小結楊武之老先生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是一個優秀的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可最令人尊敬的,不是培養出了世界聞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也不是生出了獲得了諾貝爾獎的兒子楊振寧。
而是他,無時無刻、每時每刻,面對任何誘惑,任何利益都充耳不聞,心懷國家的愛國精神,他是一名偉大學者,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流著炎黃之血的中國人,願楊武之老先生永垂不朽。
楊武之兒子棄中國國籍.兩度勸兒回國未如願,耿耿於懷含恨而終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在莫言、屠呦呦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之前,共有七位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而最為出名的當屬楊振寧。一個人的好壞與他所處的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楊振寧的成功,離不開一個人的幫助,那就是他的父親楊武之。
相比於楊振寧,父親楊武之在眾人的印象中就略顯空白了,楊武之是我國早期的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大名鼎鼎的數學家華羅庚就是楊武之的學生,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臨終前卻因兒子不願回國並放棄中國國籍之事而耿耿於懷,悔恨而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敏而好學,同齡翹首
楊武之,原名楊克純,出生於一八九六年四月十四日,安徽合肥人,楊武之十分命苦,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因去世了,但好在,叔父楊瑞邦對侄子頗為照顧,將之養育成人,而楊武之也深感叔父大恩,從小勤于思考,刻苦學習,成為了同齡人中的翹楚。
18那年,楊武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一九一五年,楊武之與同鄉羅夢華喜結連理,三年之後,在兒子楊振寧出生,沒多久楊武之就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的斯坦福大學深造,獲得數學博士學位。
書山有路勤為徑
之後的楊武之一發不可收拾,再次進入到芝加哥大學學習,連續攻讀數學系碩士博士學位,他的《雙線性型的不變數》等論文,在之後的幾十年間,仍舊被無數芝加哥學子們所津津樂道,在楊武之的晚年,面對記者提問,他悠悠的說道:「天賦算作這一方面,但想要成功,更多的還是勤奮,鑽研,研究一件事物,要有孜孜不倦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研究,這才是成功的王道」。
同那個時期的中國人一樣,楊武之拒絕了西方國家的橄欖枝,毅然決然的回到了中國,先後在多所大學任教,將他的思想、知識傳播在課堂上,讓數學方面落後於世界的中國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數學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華羅庚。
將數學方法引入子女教育
楊振寧所取得的成就,與父親楊武之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楊武之的父親是一名清末秀才,在世之時,對楊武之的教育也是頗為嚴格,面對兒子楊振寧一天天的長大,子女的教育問題開始引起了楊武之的重視,對於孩子,過分的溺愛以及一昧的順從,只會毀了孩子的將來,而「棍棒底下出孝子,臟活累活出孝媳」更是太過片面,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精通數學的楊武之,將所擅長的數學領域引入了家庭教育之中,他只交方法,而循循善誘,逐漸養成了楊振寧獨立自主,刻苦鑽研的性格,在楊振寧長大後就說過,父親的教學方法,對他之後在數學和物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九五七年,楊振寧成為了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而卻因為六年後加入了美國國籍使這一獎項與中國失之交臂。
夫妻沒有隔夜仇,更何況是父子呢?然而,對於自己最得意的兒子楊振寧,楊武之卻一直因為一件事而耿耿於懷,甚至在臨終前都不肯原諒兒子,成為了臨終前未能實現的意願,那就是兒子放棄中國國籍而成為了美國公民的這件事。
此生只做中國人,國籍紛爭成意願
一九六四年,在楊振寧取得諾貝爾獎之後的第七年,楊振寧正式成為了美國公民,楊武之夫婦遠赴香港為兒子賀喜,據說,當時的美國駐香港總領事一直在給楊振寧打電話,說服父母二人加入美國國籍。
當楊振寧像父親提出這一看法後,卻沒想到一向溫文爾雅的父親卻大發雷霆,並且堅定地表示要回上海,此生只做中國人,無論他國開出的條件是怎樣的優厚。而這也就此在父子間心裡留下了一道淺淺的裂痕,成了楊武之的一個心結。
當年,在日內瓦,楊武之曾邀請兒子回國,共同投入到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浪潮中去,可此時的中國十分貧困,自己的研究也處於關鍵時期,面對美國政府的優厚待遇,楊振寧拒絕了父親。
之後的楊武之,再次來到日內瓦,並且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願望,那就是希望楊振寧脫離美國國籍,回到中國,為新中國的建設做貢獻,可此時的楊振寧早已是身不由己,他所做研究的開銷巨大,而只有美國政府有條件。更何況,面對此時的他,巨大的價值絕不會讓美國政府輕易放人,楊振寧只得再次拒絕了父親的邀請。
楊武之見此,也只得搖頭失望,一九七三年五月十二日,這位身先士卒,勇攀高峰,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個又一個學人才的,中國數學事業的偉大奠基人,病逝於北京,楊武之老先生生前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兒子能夠回到中國,用他所學之領域為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然而,這個願望在他臨終之時都沒能實現,成為了他最大的遺願,後來的楊振寧得知此事,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值得慶幸的是,在楊振寧的晚年,他終於重回了中國國籍,他曾對記者說道:我身體里循環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知楊振寧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會不會浮現出父親那張欣慰的臉呢?
我想,在另一個世界的楊武之老先生,在聽到兒子的話後,相比也會含笑九泉了吧。
小結
楊武之老先生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是一個優秀的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可最令人尊敬的,不是培養出了世界聞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也不是生出了獲得了諾貝爾獎的兒子楊振寧。
而是他,無時無刻、每時每刻,面對任何誘惑,任何利益都充耳不聞,心懷國家的愛國精神,他是一名偉大學者,更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流著炎黃之血的中國人,願楊武之老先生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