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學家說,幸福不是你能 「給予」 孩子的,它是需要你 「教會」 孩子的。
兒科醫生 Edward Hallowell 在其《成年幸福的童年根基》一書中說,兒時被寵溺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會更容易感到無聊、犬儒,以及感受不到樂趣。
Hallowell 說,因為幸福取決於內在(而非外在),想要養出快樂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獲得使其終身受用的內在品質。
所幸,您並不需要成為兒童教育專家才能做到這一點。只要有足夠的耐心並保持靈活,每個家長都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為她打下幸福一生的基礎。
如下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給出的幾點操作指南:
讀懂孩子的情緒
六個月之後,孩子與外界互動的能力大大增強。這個時期的寶寶,情緒非常多變。據小兒神經科醫生 Lise Eliot 說,這是因為,這一年齡孩子的大腦皮層幾乎還沒開化,還不具備控制自我自動反應的能力。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隨著大腦皮層的不斷發育,他們才會逐漸獲得控制情緒和行為的能力。
0-1歲的寶寶經常比笑多,這是因為他們需要藉助哭聲來傳達需求,催促照料人及時回應他們的需要。那麼大人怎樣才能判斷出寶寶的哭聲是因為痛苦、飢餓,還是僅僅出於無聊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只要細心觀察,大人一般都能分辨幾種不同的哭聲,並從中識別出寶寶的需要。
在6-8個月左右,孩子一般會發展出自己表達不滿的獨特方式 (例如哭泣或者粘人),大人只要多下功夫摸准孩子的脾氣,就能更好的判斷孩子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陪孩子一起玩耍
請盡量多地建立與孩子的情感連接,並儘可能多地與孩子一起玩耍。
如果你和孩子玩的很開心,她也會很開心。給孩子創造一個「有感情連接的童年」,是確保孩子日後幸福的第一步。
因為感情連接對幸福的重要性,玩耍不僅能讓孩子當下感到快樂,還能幫助孩子發展出未來幸福所需的關鍵技能。在孩子稍大些的時候,玩耍還能幫她探索興趣,比如用積木建造房子、畫畫,這些很可能成為她日後的學業和職業興趣。
幫助孩子掌握新的技能
Hallowell 醫生開出的 「終身幸福」 藥方還有這麼一點:掌握技能對幸福感至關重要。
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在寶寶學習把勺子送到嘴中,或者搖搖晃晃邁出人生第一步時,他不僅從以往的失敗中學習到了經驗,鍛煉了堅持和耐心,還能體會到自我努力取得成就後的快樂。此外,寶寶因此收穫的讚賞,以及發現原來她對自己人生具有掌控的驚喜,會讓這種成就感更加強烈。
這種通過習得技能獲得的掌控感,是決定成年幸福的重要因素。
不過,Hallowell醫生提醒說,大人要尊重孩子的興趣,不然即便孩子取得成就,也不會感到快樂。
培養孩子好的生活習慣
充足的睡眠、體育鍛煉和健康的飲食,對每個人的精神和身體狀態都很重要,尤其是對孩子而言。
請盡量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她釋放能量: 無目的地踢腿、爬行、跑來跑去或盪鞦韆,對孩子來說,都是快樂的來源。
照顧到孩子對規律作息的需求。多數孩子都需要固定的作息安排,才能有好的心情。您可能還需要留心寶寶的食物偏好。讓有些寶寶感到開心的一種食物,卻可能讓另一些寶寶感到煩躁。
放手讓寶寶自己探索
六個月之前的孩子對寵愛是免疫的。這一時期,大人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對寶寶的心理發育非常重要。
但是在六個月之後,如果孩子打個嗝大人就緊張地左右查看,就是在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了。如果您平時已經給予寶寶充足的愛和關注,偶爾讓寶寶哭一會兒,反而對她有益處。
紐約大學醫學院兒童心理學家 Masia-Warner 說,很多父母都會好心辦壞事,他們總是急於幫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開心。但其實這是不現實的,因為你不可能永遠守在孩子身邊。
而且,如果總是沖在前面幫孩子解決問題,大人就剝奪了孩子學習應對挫折和失落的機會。
也不要擔心孩子犯難。鼓勵他們自己去探索,因為這都是他們學習應對困難的絕佳機會。
從出生到一歲的這一年裡,寶寶會學會很多技能,從坐到爬,從抓東西到走路、說話。這每一步都會帶給孩子信心,以及成就帶來的滿足感。所以不要在孩子的玩具掉了時,著急幫他撿起來。給他一些時間,鼓勵他自己去撿。
Hallowell 醫生也強調說:允許孩子體驗不同的感受 (從幸福快樂到困難挫折),會幫他發展出通向幸福的內在功力。不論是試圖爬行的7個月寶寶,還是為算術犯難的7歲孩子,不斷的失敗和練習,都是他學會應對逆境的必須。
允許寶寶感受負面情緒
在寶寶稍大些的時候,可以鼓勵她用語言來表達感受。即便在她能開口說話之前,您都可以讓孩子看著標識情緒的面孔圖片,問她此刻心情對應的是哪個。在這之後,孩子很快就能學會用語言說出「快樂」 或者 「生氣」。
教會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非常必要,因為這是他們識別和管理這些感受的基礎。
Masia-Warner 醫生提醒家長說,不必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反應過激,允許孩子感受不快樂同樣重要。因為環境的變化,孩子偶爾變得過度敏感、緊張或粘人是很正常的,這些情緒並不代表他們不快樂。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大人做到這一點變得更為重要。例如,在孩子畏縮在生日宴會的角落時,大人很容易跟隨本能反應去把孩子推向人群。
Hallowell 醫生也擔心一點:有些家長因為孩子遭遇一點拒絕就很緊張,或者為孩子的一點哭泣就變得憂心。他說,孩子需要明白,偶爾感到不開心是正常的,這不過是人生自然的一部分。
如果大人急於擺平任何不開心,會讓孩子以為,感到不開心是不對或者是有問題的。
Hallowell 醫生呼籲家長容許孩子感受他的一切情緒,包括悲傷。
教會孩子分享和關心他人
研究表明,有使命感和意義感的人更少感到低落。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人可以讓他明白,幫助他人 (哪怕是很小的事) 是多麼讓人快樂的事情。
即便你的寶寶才10個月大,你都可以引導他品嘗給予和接受的快樂。如果你給他咬一口你的香蕉,不妨讓她拿著也喂你一下。在給她梳頭時,讓她也試著給你梳一下,並讓她看到她的 「幫助」 帶給你的開心。
這些細微的瞬間,都能幫助孩子學會分享並培養他照顧他人的敏感。寶寶到了學步階段後,一些簡單的家務,例如把衣服扔到臟衣框里或整理一下桌子,都能讓他感到,他在做出自己的貢獻。
做孩子的榜樣
研究表明,大人的脾氣會通過日常行為和育兒方式,傳染給孩子。
大人的好壞情緒都能影響到孩子。即便是小嬰兒都會模仿父母的情緒模式,並繼而作用到他們大腦的神經管道。也就是說,你笑時,你的寶寶也會笑,然後他的大腦也會習得笑的能力。
如果您的孩子因為腸絞痛哭上幾個小時,最好的做法其實是盡量保持平靜。因為孩子能感受到照料人的壓力,因此可能哭的更加厲害。
照顧新生兒是艱巨的工作,大人因此感到疲倦、崩潰甚至些許抑鬱都很正常。但是如果您感到持續的壓力過大或抑鬱情緒,請一定及早尋求幫助。
來源:http://www.babycenter.com/0_how-to-raise-a-happy-baby-and-child-birth-to-12-mo_1490882.bc?page=1
怎樣才能養出快樂的孩子?0-1 歲教養指南
兒童發展學家說,幸福不是你能 「給予」 孩子的,它是需要你 「教會」 孩子的。
兒科醫生 Edward Hallowell 在其《成年幸福的童年根基》一書中說,兒時被寵溺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會更容易感到無聊、犬儒,以及感受不到樂趣。
Hallowell 說,因為幸福取決於內在(而非外在),想要養出快樂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獲得使其終身受用的內在品質。
所幸,您並不需要成為兒童教育專家才能做到這一點。只要有足夠的耐心並保持靈活,每個家長都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為她打下幸福一生的基礎。
如下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給出的幾點操作指南:
讀懂孩子的情緒
六個月之後,孩子與外界互動的能力大大增強。這個時期的寶寶,情緒非常多變。據小兒神經科醫生 Lise Eliot 說,這是因為,這一年齡孩子的大腦皮層幾乎還沒開化,還不具備控制自我自動反應的能力。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隨著大腦皮層的不斷發育,他們才會逐漸獲得控制情緒和行為的能力。
0-1歲的寶寶經常比笑多,這是因為他們需要藉助哭聲來傳達需求,催促照料人及時回應他們的需要。那麼大人怎樣才能判斷出寶寶的哭聲是因為痛苦、飢餓,還是僅僅出於無聊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只要細心觀察,大人一般都能分辨幾種不同的哭聲,並從中識別出寶寶的需要。
在6-8個月左右,孩子一般會發展出自己表達不滿的獨特方式 (例如哭泣或者粘人),大人只要多下功夫摸准孩子的脾氣,就能更好的判斷孩子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陪孩子一起玩耍
請盡量多地建立與孩子的情感連接,並儘可能多地與孩子一起玩耍。
如果你和孩子玩的很開心,她也會很開心。給孩子創造一個「有感情連接的童年」,是確保孩子日後幸福的第一步。
因為感情連接對幸福的重要性,玩耍不僅能讓孩子當下感到快樂,還能幫助孩子發展出未來幸福所需的關鍵技能。在孩子稍大些的時候,玩耍還能幫她探索興趣,比如用積木建造房子、畫畫,這些很可能成為她日後的學業和職業興趣。
幫助孩子掌握新的技能
Hallowell 醫生開出的 「終身幸福」 藥方還有這麼一點:掌握技能對幸福感至關重要。
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在寶寶學習把勺子送到嘴中,或者搖搖晃晃邁出人生第一步時,他不僅從以往的失敗中學習到了經驗,鍛煉了堅持和耐心,還能體會到自我努力取得成就後的快樂。此外,寶寶因此收穫的讚賞,以及發現原來她對自己人生具有掌控的驚喜,會讓這種成就感更加強烈。
這種通過習得技能獲得的掌控感,是決定成年幸福的重要因素。
不過,Hallowell醫生提醒說,大人要尊重孩子的興趣,不然即便孩子取得成就,也不會感到快樂。
培養孩子好的生活習慣
充足的睡眠、體育鍛煉和健康的飲食,對每個人的精神和身體狀態都很重要,尤其是對孩子而言。
請盡量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她釋放能量: 無目的地踢腿、爬行、跑來跑去或盪鞦韆,對孩子來說,都是快樂的來源。
照顧到孩子對規律作息的需求。多數孩子都需要固定的作息安排,才能有好的心情。您可能還需要留心寶寶的食物偏好。讓有些寶寶感到開心的一種食物,卻可能讓另一些寶寶感到煩躁。
放手讓寶寶自己探索
六個月之前的孩子對寵愛是免疫的。這一時期,大人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對寶寶的心理發育非常重要。
但是在六個月之後,如果孩子打個嗝大人就緊張地左右查看,就是在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了。如果您平時已經給予寶寶充足的愛和關注,偶爾讓寶寶哭一會兒,反而對她有益處。
紐約大學醫學院兒童心理學家 Masia-Warner 說,很多父母都會好心辦壞事,他們總是急於幫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開心。但其實這是不現實的,因為你不可能永遠守在孩子身邊。
而且,如果總是沖在前面幫孩子解決問題,大人就剝奪了孩子學習應對挫折和失落的機會。
也不要擔心孩子犯難。鼓勵他們自己去探索,因為這都是他們學習應對困難的絕佳機會。
從出生到一歲的這一年裡,寶寶會學會很多技能,從坐到爬,從抓東西到走路、說話。這每一步都會帶給孩子信心,以及成就帶來的滿足感。所以不要在孩子的玩具掉了時,著急幫他撿起來。給他一些時間,鼓勵他自己去撿。
Hallowell 醫生也強調說:允許孩子體驗不同的感受 (從幸福快樂到困難挫折),會幫他發展出通向幸福的內在功力。不論是試圖爬行的7個月寶寶,還是為算術犯難的7歲孩子,不斷的失敗和練習,都是他學會應對逆境的必須。
允許寶寶感受負面情緒
在寶寶稍大些的時候,可以鼓勵她用語言來表達感受。即便在她能開口說話之前,您都可以讓孩子看著標識情緒的面孔圖片,問她此刻心情對應的是哪個。在這之後,孩子很快就能學會用語言說出「快樂」 或者 「生氣」。
教會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非常必要,因為這是他們識別和管理這些感受的基礎。
Masia-Warner 醫生提醒家長說,不必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反應過激,允許孩子感受不快樂同樣重要。因為環境的變化,孩子偶爾變得過度敏感、緊張或粘人是很正常的,這些情緒並不代表他們不快樂。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大人做到這一點變得更為重要。例如,在孩子畏縮在生日宴會的角落時,大人很容易跟隨本能反應去把孩子推向人群。
Hallowell 醫生也擔心一點:有些家長因為孩子遭遇一點拒絕就很緊張,或者為孩子的一點哭泣就變得憂心。他說,孩子需要明白,偶爾感到不開心是正常的,這不過是人生自然的一部分。
如果大人急於擺平任何不開心,會讓孩子以為,感到不開心是不對或者是有問題的。
Hallowell 醫生呼籲家長容許孩子感受他的一切情緒,包括悲傷。
教會孩子分享和關心他人
研究表明,有使命感和意義感的人更少感到低落。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人可以讓他明白,幫助他人 (哪怕是很小的事) 是多麼讓人快樂的事情。
即便你的寶寶才10個月大,你都可以引導他品嘗給予和接受的快樂。如果你給他咬一口你的香蕉,不妨讓她拿著也喂你一下。在給她梳頭時,讓她也試著給你梳一下,並讓她看到她的 「幫助」 帶給你的開心。
這些細微的瞬間,都能幫助孩子學會分享並培養他照顧他人的敏感。寶寶到了學步階段後,一些簡單的家務,例如把衣服扔到臟衣框里或整理一下桌子,都能讓他感到,他在做出自己的貢獻。
做孩子的榜樣
研究表明,大人的脾氣會通過日常行為和育兒方式,傳染給孩子。
大人的好壞情緒都能影響到孩子。即便是小嬰兒都會模仿父母的情緒模式,並繼而作用到他們大腦的神經管道。也就是說,你笑時,你的寶寶也會笑,然後他的大腦也會習得笑的能力。
如果您的孩子因為腸絞痛哭上幾個小時,最好的做法其實是盡量保持平靜。因為孩子能感受到照料人的壓力,因此可能哭的更加厲害。
照顧新生兒是艱巨的工作,大人因此感到疲倦、崩潰甚至些許抑鬱都很正常。但是如果您感到持續的壓力過大或抑鬱情緒,請一定及早尋求幫助。
來源:http://www.babycenter.com/0_how-to-raise-a-happy-baby-and-child-birth-to-12-mo_1490882.bc?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