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如今有很多父母總是把孩子保護的太好了,什麼苦什麼活都不忍心讓孩子去干去承受,把孩子保護的很是安全。
怕孩子穿不暖,每晚睡前給孩子疊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怕孩子經常落東西,給孩子縫各種包包防掉
怕孩子上學太累,無論颳風下雨還是艷陽高照都無一例外給孩子送去學校
…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樣的方式無可厚非。
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有了自我意識和獨立的慾望,這種"父母強大,孩子弱小"的模式,反而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父母的無所不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也不需要去做,反正父母會幫我這種心態很心理,父母幫孩子承擔了很多孩子應該承擔的事情,孩子被保護的太好了。
於是他自然而然變得只會依賴別人,沒有責任心,也不懂感恩,成長的動力和潛力都被削弱。
但父母卻往往疏漏了一點,在教育孩子時,的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父母想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勤奮堅強的形象,但更重要的是父母適當的對孩子示弱,更能推動孩子的成長呀。
德國慕尼黑大學教育學專家蘭海曾經說過:
"當孩子面對一個無所不能的人時,他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向這無所不能的人學習,於是追求完美,不能容忍自己的缺點;另一個就是什麼都不做了,因為這個能人什麼都能做!反過來,如果這個能人能在孩子們面前有那麼一點不完美,有那麼一點軟弱,孩子們就會變得寬容,變得堅強,主動肩負起擋風遮雨的責任!"父母適度示弱的好處:孩子會更獨立、有責任感父母可以偶爾性的告訴孩子自己什麼事需要孩子的幫忙,什麼事自己是幹不了的,比如,當父母做家務活的時候,可以適當對孩子說,爸爸媽媽,今天要乾的家務活太多了,有點忙不過來了,需要孩子你的幫忙,能不能幫幫爸爸媽媽呢?當孩子們得知自己是被需要的時候 孩子們就會行動起來去幫助父母了,而且孩子干起活來也是動力滿滿的。
父母的示弱不僅僅是讓孩子去幫自己去做家務,而是把選擇權和表決權交給他,這同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尊重和愛護呀。
所以父母不妨嘗試著給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
適當的給孩子布置一些活,並且告訴孩子,自己需要他的幫忙。
在一些家庭事務上,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和孩子商量著來,合理的就予以採納,他會更懂得觀察和思考,比如:
你覺得這個怎麼樣?
我覺得你會喜歡這個的
嗯?好的,兒子我覺得你的建議很好。
在非原則性的事情上,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多讓他自己做決定。
多多表達對孩子的信任、鼓勵和期待:
讓孩子獨立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你會看到不一樣的孩子,你會覺得孩子變得更獨立,更有責任感。
適當的向孩子撒嬌示弱,能夠激發孩子內向的愛與感恩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兒歌《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
父母的示弱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易,會心存感恩和變得有責任有擔當。。
但示弱也是有限度的,要是父母過度示弱了會有什麼後果呢?
很久之前有個新聞——一位48歲,有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工程碩士學位的男子,在2012年回國後就整日待在家裡,不工作還要靠八十歲的母親照顧生活。
而已經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在前幾年查出患上尿毒症,一直自己坐公交車去做透析。自己年邁不僅僅得不到孩子的贍養,還需要自己去養育自己的兒子,這是什麼道理呀?
但兒子認為,自己如今的窘境都是母親當初的溺愛造成的,母親若是當初對自己別這樣,也不會造成現在現在這樣的自己。
這個例子同時也為各位父母打了警鐘,過度的寵溺和保護對孩子只有壞處而沒有好處的呀
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成人娃"。
過度示弱會養出「成人娃」什麼是成人娃呢?成人娃指的是年紀上已經是大人了的人,心智卻不夠成熟,配不上該有年紀的擔當和責任。
此外呢?另一種是成人化的表現
成人化指的是孩子過度的獨立,已經成熟到大人的感覺了
父母從小示弱孩子,孩子就會比同齡的孩子成熟很多,很多事情會去幫父母去做。
過度成熟的孩子,一般都不快樂,他有兩個極端,一是他懂得太多,處處以自己懂得的道理明白處世,這樣子的孩子往往遇事沉著冷靜,並且也是外向孤獨症的代表。
二是另一種,因為早熟,和一些客觀原因,這種人可以用自私來說,他走的每一步說的每一句話,就像下棋一樣,都已經算好了,他眼裡只有對自己有利的對自己有害的,他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這樣子對孩子的價值觀和身心的發展都是沒有幫助的。
那父母要如何避免孩子出現成人化的表現呢?
父母既要發揮過度示弱的好處,也不能過度的的示弱。不能凡事都示弱,哪有那些事可以示弱呢?例如:
媽媽有點怕黑,你能牽著媽媽的手嗎?
明明,媽媽最怕蟲子了,你能保護媽媽嗎?
媽媽今天有點小煩惱,寶貝安慰一下媽媽,好嗎?
太厲害了,媽媽小時候還不會呢!
媽媽有個請求,你來當媽媽的小老師好不好?
孩子,電腦的這個功能怎麼用啊?等等的,不超乎原則上的都可以向孩子示弱。
如果媽媽可以適度表現自己弱的一面,孩子反而能更快的成長,有時你不妨做傘下的一株小草,而讓孩子為你遮風擋雨。在適當的時候學會示弱,是每一位媽媽的必修課。
如今大多數孩子都生活在父母的庇護傘之下,讓孩子變得很弱小,父母不妨嘗試著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保護傘,來保護自己,這樣子孩子能在一次次的鍛煉自己的能力,也能一次次的自我成長,久而久之,孩子會比預想中的成長的還要出色,孩子長大以後也會懂得感恩,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更加的有責任心。
父母示弱,不是不管孩子,不是偷懶,更不是向孩子表現出無能和軟弱,而是一種教育的智慧。
這種智慧就在於: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從而懂得把握好管孩子的度,隨著成長給他更多自主權、做決定權;多給他動手、實踐、愛別人的機會。
這種"以退為進"的智慧,能夠激發孩子成長的潛力,喚醒內心的力量,推動他成長為有愛、有擔當、自立自強的人。
記住,不能一味的為孩子包辦所有事情,也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讓孩子學會去承擔成長,是每一個小孩成長中必不可少的,父母們應該明白,適度的示弱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加出色。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家長適度示弱能養出「獨立娃」,但過度示弱會養出「成人娃」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如今有很多父母總是把孩子保護的太好了,什麼苦什麼活都不忍心讓孩子去干去承受,把孩子保護的很是安全。
怕孩子穿不暖,每晚睡前給孩子疊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怕孩子經常落東西,給孩子縫各種包包防掉
怕孩子上學太累,無論颳風下雨還是艷陽高照都無一例外給孩子送去學校
…
孩子很小的時候,這樣的方式無可厚非。
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有了自我意識和獨立的慾望,這種"父母強大,孩子弱小"的模式,反而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父母的無所不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也不需要去做,反正父母會幫我這種心態很心理,父母幫孩子承擔了很多孩子應該承擔的事情,孩子被保護的太好了。
於是他自然而然變得只會依賴別人,沒有責任心,也不懂感恩,成長的動力和潛力都被削弱。
但父母卻往往疏漏了一點,在教育孩子時,的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父母想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勤奮堅強的形象,但更重要的是父母適當的對孩子示弱,更能推動孩子的成長呀。
德國慕尼黑大學教育學專家蘭海曾經說過:
"當孩子面對一個無所不能的人時,他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向這無所不能的人學習,於是追求完美,不能容忍自己的缺點;另一個就是什麼都不做了,因為這個能人什麼都能做!反過來,如果這個能人能在孩子們面前有那麼一點不完美,有那麼一點軟弱,孩子們就會變得寬容,變得堅強,主動肩負起擋風遮雨的責任!"
父母適度示弱的好處:孩子會更獨立、有責任感
父母可以偶爾性的告訴孩子自己什麼事需要孩子的幫忙,什麼事自己是幹不了的,比如,當父母做家務活的時候,可以適當對孩子說,爸爸媽媽,今天要乾的家務活太多了,有點忙不過來了,需要孩子你的幫忙,能不能幫幫爸爸媽媽呢?當孩子們得知自己是被需要的時候 孩子們就會行動起來去幫助父母了,而且孩子干起活來也是動力滿滿的。
父母的示弱不僅僅是讓孩子去幫自己去做家務,而是把選擇權和表決權交給他,這同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尊重和愛護呀。
所以父母不妨嘗試著給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
適當的給孩子布置一些活,並且告訴孩子,自己需要他的幫忙。
在一些家庭事務上,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和孩子商量著來,合理的就予以採納,他會更懂得觀察和思考,比如:
你覺得這個怎麼樣?
我覺得你會喜歡這個的
嗯?好的,兒子我覺得你的建議很好。
在非原則性的事情上,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多讓他自己做決定。
多多表達對孩子的信任、鼓勵和期待:
讓孩子獨立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你會看到不一樣的孩子,你會覺得孩子變得更獨立,更有責任感。
適當的向孩子撒嬌示弱,能夠激發孩子內向的愛與感恩
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兒歌《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
父母的示弱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易,會心存感恩和變得有責任有擔當。。
但示弱也是有限度的,要是父母過度示弱了會有什麼後果呢?
很久之前有個新聞——一位48歲,有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工程碩士學位的男子,在2012年回國後就整日待在家裡,不工作還要靠八十歲的母親照顧生活。
而已經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在前幾年查出患上尿毒症,一直自己坐公交車去做透析。自己年邁不僅僅得不到孩子的贍養,還需要自己去養育自己的兒子,這是什麼道理呀?
但兒子認為,自己如今的窘境都是母親當初的溺愛造成的,母親若是當初對自己別這樣,也不會造成現在現在這樣的自己。
這個例子同時也為各位父母打了警鐘,過度的寵溺和保護對孩子只有壞處而沒有好處的呀
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成人娃"。
過度示弱會養出「成人娃」什麼是成人娃呢?
成人娃指的是年紀上已經是大人了的人,心智卻不夠成熟,配不上該有年紀的擔當和責任。
此外呢?另一種是成人化的表現
成人化指的是孩子過度的獨立,已經成熟到大人的感覺了
父母從小示弱孩子,孩子就會比同齡的孩子成熟很多,很多事情會去幫父母去做。
過度成熟的孩子,一般都不快樂,他有兩個極端,一是他懂得太多,處處以自己懂得的道理明白處世,這樣子的孩子往往遇事沉著冷靜,並且也是外向孤獨症的代表。
二是另一種,因為早熟,和一些客觀原因,這種人可以用自私來說,他走的每一步說的每一句話,就像下棋一樣,都已經算好了,他眼裡只有對自己有利的對自己有害的,他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這樣子對孩子的價值觀和身心的發展都是沒有幫助的。
那父母要如何避免孩子出現成人化的表現呢?
父母既要發揮過度示弱的好處,也不能過度的的示弱。
不能凡事都示弱,哪有那些事可以示弱呢?例如:
媽媽有點怕黑,你能牽著媽媽的手嗎?
明明,媽媽最怕蟲子了,你能保護媽媽嗎?
媽媽今天有點小煩惱,寶貝安慰一下媽媽,好嗎?
太厲害了,媽媽小時候還不會呢!
媽媽有個請求,你來當媽媽的小老師好不好?
孩子,電腦的這個功能怎麼用啊?等等的,不超乎原則上的都可以向孩子示弱。
如果媽媽可以適度表現自己弱的一面,孩子反而能更快的成長,有時你不妨做傘下的一株小草,而讓孩子為你遮風擋雨。在適當的時候學會示弱,是每一位媽媽的必修課。
如今大多數孩子都生活在父母的庇護傘之下,讓孩子變得很弱小,父母不妨嘗試著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保護傘,來保護自己,這樣子孩子能在一次次的鍛煉自己的能力,也能一次次的自我成長,久而久之,孩子會比預想中的成長的還要出色,孩子長大以後也會懂得感恩,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更加的有責任心。
父母示弱,不是不管孩子,不是偷懶,更不是向孩子表現出無能和軟弱,而是一種教育的智慧。
這種智慧就在於: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從而懂得把握好管孩子的度,隨著成長給他更多自主權、做決定權;多給他動手、實踐、愛別人的機會。
這種"以退為進"的智慧,能夠激發孩子成長的潛力,喚醒內心的力量,推動他成長為有愛、有擔當、自立自強的人。
記住,不能一味的為孩子包辦所有事情,也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讓孩子學會去承擔成長,是每一個小孩成長中必不可少的,父母們應該明白,適度的示弱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加出色。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