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當今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在職或退休人員在其按時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後,可以享受高比例的報銷疾病所花銷的金額,我們都以為這是時代進步所帶來的先進位度成果,然而,你能相信嗎?在我們所以為落後的封建王朝,不只存在殘忍的酷刑和嚴重的徭役剝削,「公費醫療」制度作為其先進文明的代表,起源之早、歷時之長、體系之完善都可堪典範。
下面,我們講跟隨歷史客觀的眼光去審視這一穿越千年甚至影響至今的制度。一、「公費醫療」制度如何發揮作用據史料記載,「公費醫療」制度在西周就已初具雛形,只是當時主要服務對象集中在皇室權貴階級,無法使下層官吏受益。秦朝開闢了封建統一王朝,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面後,醫藥水平及制度也不斷進步與完善,甚至流傳了一句話「醫在王官」,也就是官員看病都可以由公家負責到底,這一句話形象地概括了當時「公費醫療」制度的完備程度。也是從秦朝開始,「公費醫療制度」也從中央逐漸覆蓋到了縣、鄉、里。
筆者這裡以唐宋為例,作為概觀。「公費醫療」如同層層覆蓋的完備系統,由隸屬於禮部的醫藥行政總負責,大致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中央衛生總署,而有現在中央醫學院功能的太醫署,兼備醫學教育和醫療組織兩種功能。對於基層的醫療組織,從縣一級開始,中央便取消設置醫學院校,但是也會配備縣署機關醫院之類的公共設施。
按《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所言,縣一級的官醫配置,是每一萬戶一至五人,遇缺即補。並且對於這些人進行較為嚴格的篩選,要求必須是太醫院或地方醫學院的畢業生。這種縣署醫院兼醫藥行政管理的機構,一半多設立在縣衙旁邊,便於百姓看病尋醫。
縣級機關尚且如此,天朝腳下的王都更是如此,官員幹吏不僅可以享受與皇家無二的醫護設施,花銷還低,可謂是一大享受。如此一層一層,各自獨立運行,又有上下的管理關係,使之形成了相對先進的超時代性制度。只是由中國根深蒂固的宗族思想影響,宗族同門觀念濃厚的同時,人情主義也不由自主的被摻加進了「公費醫療」制度。這種衙門式公費醫療制度,必將會導致官員權力的濫用,導致部分醫官身不由己的陷於權力和利益的沼澤。
只是坦白來講,任何制度都難以避免弊端,只要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以及當時大部分人民的利益,都是可以採取並值得推廣的。站在這個角度上,「公費醫療」制度在發展的中前期都是有利於大部分人利益,可以推動封建王朝向前發展的。
也是為了這個制度可以往前延續下去,歷代歷朝的君主都採取了相關措施來改進,例如試圖規範醫官隊伍,避免政治破壞醫官風氣;加大醫官隊伍,提高服務能力等等,這些都是根據不同的問題和社會現狀、歷朝歷代不同的經濟實力來進行調整和提升。二、「公費醫療」制度對國家、官吏影響如何毋庸置疑,「公費醫療」制度的設立目的是好的,無論是出於維護政權、緩和社會矛盾還是緩和階級矛盾,但這對無法得到醫療資源的大部分人無疑是一種恩惠般的存在。有病可醫、有病能醫是大同社會模式下的狀態,而「公費醫療」制度就是朝著這個目標踏出的一大步。只是影響需要劃群體而言,基層官吏和王公貴族不可相提並論,對醫官群體和非醫官群體當然也不能混為一體。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看法要求我們從不同身份和不同角度角度來看問題,我們也講以這種方法來進行下述分析。
對於本不缺醫療資源的那些王公貴族們,這些本不算吸引人,只是隨著制度的大面積普及,他們發現可以從中牟取暴利——據周輝《清波雜誌》記載,權貴童貫倒台抄家時,「得劑成理中丸幾千斤」,都是貴重緊俏的補品、藥品。原本用來緩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現象而出台設立的「公費醫療」制度,在權貴的壓力下,卻不免淪為人情處方。
對於醫官群體,可以說是作為服務者的身份存在著的,醫者仁心的情懷更是伴隨著看病平民化得到實現,只是往深處探尋不難發現,高官權要特權的存在使得醫者隊伍變得不那麼純凈,醫官們出於現實衡量,只能廣開後門,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阿諛討好之輩。
而非醫官的官吏,大權在手者肯定會得到或多或少的人特權,醫官們特殊的觀護和照顧也是難以避免,但如此的長期操作,必然會使其他官吏心生憤懣,如此的厚此薄彼,饒是再大度也不免心生微詞。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公費醫療」制度是有利弊兩個方面的。(世上每個制度都不可能趨於完美,只是要分析利弊方面看孰佔上風。)對於國家,它緩和了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降低了人口死亡率,甚至還可以說隨著「公費醫療」制度的範圍擴大所帶來的醫者隊伍擴大的實際現象,我們還可以分析它從實際上增加了就業人數,提高了人口的醫學知識;但是其帶來的醫官隊伍腐敗貪污現象在後期也成為了激化社會矛盾的原因之一。
對於官吏隊伍而言,貧者可以較為容易得到醫治,可以更好鼓舞他們服務皇權的積極性和忠誠度,只是宗族意識極強的中國古代,人情鏈發達,由此引發的官欺官、官壓官、官官相護等腐敗現象也不利於社會發展,在明清朝,即該制度的後期,弊端尤為明顯。尤其是腐敗現象的愈演愈烈,下層官員及民眾怨聲載道,由此引發的政權不穩甚至與當時採用改制度的初心逆道而行,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出,可能這是公費醫療制度覆滅的原因。
當一項制度不能為政權服務,結果不是制度滅便是政權亡。但制度是死的,政權的領導人是活的,所以,一般而言都是政權戰勝了制度。三、「公費醫療」制度與當今社會的醫療保險些制度有何分別?對我們的現實借鑒意義有哪些眾所周知,與資本主義國家所實行的福利制度不同,中國醫療制度自成體系。那麼中國的醫保制度具有什麼特點呢?這裡我們從幾點來說明。
首先,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人口數量,毫無疑問肯定需要更多的醫療資源和醫學人才,不能與英國全民醫保的絕對公平相比,因為我們無法承擔這種制度所帶來的極低效率;其次,管理部門上,古代「公費醫療」制度大多隸屬於禮部 ,而中國的醫療制度和政治幾乎分離,不會產生如此嚴重「官醫」勾結現象。
另外,中國古代的「公費醫療」制度容易產生過度醫療、浪費醫療資源等,沒有完整的監察體系,而我國現在的醫療制度由醫院看病、醫院監督,幾乎不會產生被高管權貴操縱的現象。最後,中國古代的「公費醫療」制度不需要繳納費用,而我國現在的醫保制度(也可稱社會醫療保險)需要繳納保險費,劃撥個人賬戶留待使用。
古代社會的醫療體系雖然弊病繁多,但是在官僚待遇方面卻是非常的不錯,能夠滿足大部分官員的日常看病需求,並且由於太醫院以及大夫裡面的官僚體系,很好的幫助了醫生能夠研發各種各樣的藥物和配方,大大提高了我國古代的醫療水平,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才能夠讓我國的中醫得以較為完整的保留下來,長存不衰。
其實中國古代「公費醫療」制度對於現今制度的借鑒意義是眾多學者都提及的,例如醫政分離,這是避免政治干擾醫療秩序、霸佔醫療資源的絕對正確方法,也保證了醫療行業的相對純潔性。
四、結語中國古代文明璀璨奪目,而古代「公費醫療」制度無疑是點綴其中的明珠一顆。雖然封建王朝以隨歷史長河滾滾而逝,但是沿襲千年的「公費醫療」制度仍存在著極高的史學價值和現實借鑒意義。
每個制度都不可能完美,只要符合當時時代背景,利大於弊,那就是可以實行的好制度。正如現在的中國醫療制度,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未解決,但是人口基數如此龐大的中國,與同樣人口眾多的印度相比,我們已經是幸福無比。
參考文獻:
1.《文史天地》2.《續資治通鑒長編》
古代官員怎麼用「醫保」?以唐宋為例,探析古代「公費醫療」制度
眾所周知,當今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在職或退休人員在其按時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後,可以享受高比例的報銷疾病所花銷的金額,我們都以為這是時代進步所帶來的先進位度成果,然而,你能相信嗎?在我們所以為落後的封建王朝,不只存在殘忍的酷刑和嚴重的徭役剝削,「公費醫療」制度作為其先進文明的代表,起源之早、歷時之長、體系之完善都可堪典範。
下面,我們講跟隨歷史客觀的眼光去審視這一穿越千年甚至影響至今的制度。
一、「公費醫療」制度如何發揮作用
據史料記載,「公費醫療」制度在西周就已初具雛形,只是當時主要服務對象集中在皇室權貴階級,無法使下層官吏受益。秦朝開闢了封建統一王朝,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面後,醫藥水平及制度也不斷進步與完善,甚至流傳了一句話「醫在王官」,也就是官員看病都可以由公家負責到底,這一句話形象地概括了當時「公費醫療」制度的完備程度。也是從秦朝開始,「公費醫療制度」也從中央逐漸覆蓋到了縣、鄉、里。
筆者這裡以唐宋為例,作為概觀。「公費醫療」如同層層覆蓋的完備系統,由隸屬於禮部的醫藥行政總負責,大致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中央衛生總署,而有現在中央醫學院功能的太醫署,兼備醫學教育和醫療組織兩種功能。對於基層的醫療組織,從縣一級開始,中央便取消設置醫學院校,但是也會配備縣署機關醫院之類的公共設施。
按《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所言,縣一級的官醫配置,是每一萬戶一至五人,遇缺即補。並且對於這些人進行較為嚴格的篩選,要求必須是太醫院或地方醫學院的畢業生。這種縣署醫院兼醫藥行政管理的機構,一半多設立在縣衙旁邊,便於百姓看病尋醫。
縣級機關尚且如此,天朝腳下的王都更是如此,官員幹吏不僅可以享受與皇家無二的醫護設施,花銷還低,可謂是一大享受。如此一層一層,各自獨立運行,又有上下的管理關係,使之形成了相對先進的超時代性制度。只是由中國根深蒂固的宗族思想影響,宗族同門觀念濃厚的同時,人情主義也不由自主的被摻加進了「公費醫療」制度。這種衙門式公費醫療制度,必將會導致官員權力的濫用,導致部分醫官身不由己的陷於權力和利益的沼澤。
只是坦白來講,任何制度都難以避免弊端,只要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以及當時大部分人民的利益,都是可以採取並值得推廣的。站在這個角度上,「公費醫療」制度在發展的中前期都是有利於大部分人利益,可以推動封建王朝向前發展的。
也是為了這個制度可以往前延續下去,歷代歷朝的君主都採取了相關措施來改進,例如試圖規範醫官隊伍,避免政治破壞醫官風氣;加大醫官隊伍,提高服務能力等等,這些都是根據不同的問題和社會現狀、歷朝歷代不同的經濟實力來進行調整和提升。
二、「公費醫療」制度對國家、官吏影響如何
毋庸置疑,「公費醫療」制度的設立目的是好的,無論是出於維護政權、緩和社會矛盾還是緩和階級矛盾,但這對無法得到醫療資源的大部分人無疑是一種恩惠般的存在。有病可醫、有病能醫是大同社會模式下的狀態,而「公費醫療」制度就是朝著這個目標踏出的一大步。只是影響需要劃群體而言,基層官吏和王公貴族不可相提並論,對醫官群體和非醫官群體當然也不能混為一體。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看法要求我們從不同身份和不同角度角度來看問題,我們也講以這種方法來進行下述分析。
對於本不缺醫療資源的那些王公貴族們,這些本不算吸引人,只是隨著制度的大面積普及,他們發現可以從中牟取暴利——據周輝《清波雜誌》記載,權貴童貫倒台抄家時,「得劑成理中丸幾千斤」,都是貴重緊俏的補品、藥品。原本用來緩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現象而出台設立的「公費醫療」制度,在權貴的壓力下,卻不免淪為人情處方。
對於醫官群體,可以說是作為服務者的身份存在著的,醫者仁心的情懷更是伴隨著看病平民化得到實現,只是往深處探尋不難發現,高官權要特權的存在使得醫者隊伍變得不那麼純凈,醫官們出於現實衡量,只能廣開後門,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阿諛討好之輩。
而非醫官的官吏,大權在手者肯定會得到或多或少的人特權,醫官們特殊的觀護和照顧也是難以避免,但如此的長期操作,必然會使其他官吏心生憤懣,如此的厚此薄彼,饒是再大度也不免心生微詞。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公費醫療」制度是有利弊兩個方面的。(世上每個制度都不可能趨於完美,只是要分析利弊方面看孰佔上風。)對於國家,它緩和了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降低了人口死亡率,甚至還可以說隨著「公費醫療」制度的範圍擴大所帶來的醫者隊伍擴大的實際現象,我們還可以分析它從實際上增加了就業人數,提高了人口的醫學知識;但是其帶來的醫官隊伍腐敗貪污現象在後期也成為了激化社會矛盾的原因之一。
對於官吏隊伍而言,貧者可以較為容易得到醫治,可以更好鼓舞他們服務皇權的積極性和忠誠度,只是宗族意識極強的中國古代,人情鏈發達,由此引發的官欺官、官壓官、官官相護等腐敗現象也不利於社會發展,在明清朝,即該制度的後期,弊端尤為明顯。尤其是腐敗現象的愈演愈烈,下層官員及民眾怨聲載道,由此引發的政權不穩甚至與當時採用改制度的初心逆道而行,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出,可能這是公費醫療制度覆滅的原因。
當一項制度不能為政權服務,結果不是制度滅便是政權亡。但制度是死的,政權的領導人是活的,所以,一般而言都是政權戰勝了制度。
三、「公費醫療」制度與當今社會的醫療保險些制度有何分別?對我們的現實借鑒意義有哪些
眾所周知,與資本主義國家所實行的福利制度不同,中國醫療制度自成體系。那麼中國的醫保制度具有什麼特點呢?這裡我們從幾點來說明。
首先,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人口數量,毫無疑問肯定需要更多的醫療資源和醫學人才,不能與英國全民醫保的絕對公平相比,因為我們無法承擔這種制度所帶來的極低效率;其次,管理部門上,古代「公費醫療」制度大多隸屬於禮部 ,而中國的醫療制度和政治幾乎分離,不會產生如此嚴重「官醫」勾結現象。
另外,中國古代的「公費醫療」制度容易產生過度醫療、浪費醫療資源等,沒有完整的監察體系,而我國現在的醫療制度由醫院看病、醫院監督,幾乎不會產生被高管權貴操縱的現象。最後,中國古代的「公費醫療」制度不需要繳納費用,而我國現在的醫保制度(也可稱社會醫療保險)需要繳納保險費,劃撥個人賬戶留待使用。
古代社會的醫療體系雖然弊病繁多,但是在官僚待遇方面卻是非常的不錯,能夠滿足大部分官員的日常看病需求,並且由於太醫院以及大夫裡面的官僚體系,很好的幫助了醫生能夠研發各種各樣的藥物和配方,大大提高了我國古代的醫療水平,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才能夠讓我國的中醫得以較為完整的保留下來,長存不衰。
其實中國古代「公費醫療」制度對於現今制度的借鑒意義是眾多學者都提及的,例如醫政分離,這是避免政治干擾醫療秩序、霸佔醫療資源的絕對正確方法,也保證了醫療行業的相對純潔性。
四、結語
中國古代文明璀璨奪目,而古代「公費醫療」制度無疑是點綴其中的明珠一顆。雖然封建王朝以隨歷史長河滾滾而逝,但是沿襲千年的「公費醫療」制度仍存在著極高的史學價值和現實借鑒意義。
每個制度都不可能完美,只要符合當時時代背景,利大於弊,那就是可以實行的好制度。正如現在的中國醫療制度,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未解決,但是人口基數如此龐大的中國,與同樣人口眾多的印度相比,我們已經是幸福無比。
參考文獻:
1.《文史天地》
2.《續資治通鑒長編》